栏目导航
常用范文
常用范文 >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考点复习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考点复习

发布时间:2023-07-24 16:06:01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考点复习

  第一部分言语理解与表达

  1.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 ),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 ),在我们党治国理政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A.规范 呈现

  B.章法 展现

  C.章程 体现

  D.标准 表现

  2.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人民的创造精神前所未有地( )出来,推动我国()向前发展,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

  A.迸发 日新月异

  B.激发 气象万千

  C.涌现 千变万化

  D.呈现 一日千里

  3.在新时代,我们要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坚持质量第一、( )质量变革、( )质量优势、建设质量强国、( )高质量发展。

  A.发动 增强 追求

  B.提倡 增加 达到

  C.推动 增强 实现

  D.倡导 增加 完成

  4.经过五年的不懈努力,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得到有效( ),不正之风得以扭转,可以说作风建设改变了中国,在全面从严治党历史进程中写下了()的一笔。

  A.遏制 铿锵有力

  B.遏止 入木三分

  C.遏止 掷地有声

  D.遏制 浓墨重彩

  5.总理在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 )民心、( )民意、体现民情的报告,也是一个增强信心、鼓舞士气、催人奋进的报告。

  A.代表 反应

  B.表现 反映

  C.表现 反应

  D.代表 反映

  6.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既要注重数量,更要注重质量,坚持科学绿化、规划引导、( ),走科学、生态、借鉴的绿化发展之路,久久为功,善做善成,不断( )森林面积,不断( )森林质量,不断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

  A.因地制宜 扩大 提高

  B.因势利导 加大 增强

  C.因地制宜 扩充 强化

  D.因势利导 增加 改善

  7.在当代中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是要在现代化进程中逐步建立起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公平的社会环境,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每一个国民,使每个社会成员都能享有平等的权利,有实现个人理想的机会,有表达利益()的合法途径。

  A.打造 映照 诉求

  B.营造 普照 诉求

  C.创造 照射 要求

  D.制造 照耀 要求

  8.历代仁人志士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但都以自己的行为作出了这样的诠释:“忠”就是( ),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时大义凛然,挺身而出;“忠”就是(),在是非曲直面前旗帜鲜明,刚直不阿;“忠”就是( ),在各种诱惑面前心有定力,不为所动。

  A.担当 正直 坚持

  B.勇敢 刚正 坚守

  C.担当 刚正 坚守

  D.勇敢 正直 坚持

  9.中国发展到今天,我们( )不需要对西方文明持仰视与全盘肯定的态度,( )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也必须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 )不能落入对“己”过于自信与对“他”全然排斥的窠臼。

  A.肯定 但也

  B.固然 但而

  C.虽然 而却

  D.即使 而又

  10.( )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 )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 )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

  A.波澜壮阔 博大精深 历久弥新

  B.恢弘壮丽 源远流长 同舟共济

  C.气势磅礴 奔流不息 与时俱进

  D.延绵不断 厚积薄发 奋发有为

  11.改革开放使我国走向繁荣富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快速提升。改革开放之所以能给我国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重要原因是,主要体现为我们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又主动为发展营造安全环境。前者以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发展水平;后者改变了我们处理自身与外部关系的方式,主动改善和发展与其他国家的关系,积极缓解外部安全威胁。

  填入划线部分的句子,最恰当的是( )。

  A.它推动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高

  B.它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

  C.它优化了政策制度体系和施政方式

  D.它带来了重大的理念和战略转变

  1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同时要求“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放下架子、扑下身子,接地气、通下情,‘身入’更要‘心至’”。当前,面对新目标新形势,党员干部要甘当群众的“学生”。党员干部只有“扑下身子”,才能了解群众需要什么、盼望什么,群众才会愿意、敢于讲真话、说实情、谈想法。如此,调查研究才能抓住老百姓最急最忧最怨的问题,准确掌握真实情况,避免“走马观花”“蜻蜓点水”。

  这段文字主要讲了( )。

  A.调查研究是各项工作的基础

  B.调查研究要讲究方式方法

  C.调查研究的意义及方法

  D.如何了解群众真实情况

  13.乡村振兴根本上是要实现农村经济增收和农民收入提高,其前提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水平。由于农业行业天然具有较大风险的特征,因而需要政府引导更多资本、有效分散风险的金融制度安排和其匹配,通过产融结合完善农业产业链;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农业产业升级,将劳动力、土地、资本等生产要素更多投入到附加值高的绿色优质安全和特色农产品上,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满足人民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以下最能概括这段文字主要内容的是( )。

  A.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创新

  B.乡村振兴的本质和基础

  C.乡村振兴战略的实践

  D.乡村振兴战略的改革

  14.网络已经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语言文字正在从精英创造时代进入大众智慧时代。近日,语言文字规范类刊物《咬文嚼字》杂志社发布“2017年度十大流行语”,“不忘初心”“砥砺奋进”“流量”“尬”“怼”等入选。近年来,年度十大流行语的网络特色日益明显,2017年有超过一半的入选流行语来自于网络或由网络赋予了新的涵义。

  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是()。

  A.网络语言的流行说明大众对语言文字发展的重要影响

  B.网络流行语逐渐成为大众语言文字的主要组成部分

  C.年度十大流行语征集范围主要以互联网用户为主

  D.精英创造的语言文字正逐渐从网络使用中减少

  15.任何技术的价值观,说到底还是人的价值观。技术中立不代表对技术的使用是无害的,失去道德与法律的约束,就会有碰触底线的危险。一方面,对于商业组织来说,即使其抱有保护个人数据的使命感,然而一旦出现商业利益的冲突,仅靠自律是否足够?另一方面,政府组织也会在各类公共服务中采集大量个人数据,这部分个人数据的敏感程度往往较高,如果缺乏一套完善的制度监管体系严防其被滥用、盗用,那么也将使公民的个人信息被暴露在较大风险之中。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商业组织的自律有助于保护个人数据

  B.人的价值观决定了技术使用的利弊

  C.技术中立给个人数据带来风险

  D.个人数据的收集需要监管

  第二部分数量关系

  本部分包含数字推理和数学运算

  16.31 29 28 26 25 23 ( )

  A.22

  B.24

  C.35

  D.38

  17.3 5 17 39 71 ( )

  A.107

  B.113

  C.121

  D.135

  18.0.5 3 8 18 38 ( )

  A.75

  B.78

  C.82

  D.85

  19.1 2 5 26 ( )

  A.377

  B.477

  C.577

  D.677

  20.14 28 56 112 ( )

  A.155

  B.186

  C.224

  D.320

  21.工厂的两个车间共同组装6300辆自行车。如果先由一号车间组装8天,再由二号车间组装3天,刚好可以完成任务;如果先由二号车间组装6天,再由一号车间组装6天,也刚好可以完成任务。则一号车间每天比二号车间多组装()辆自行车。

  A.210

  B.180

  C.150

  D.130

  22.一列货运火车和一列客运火车同向匀速行驶,货车的速度为72千米/时,客车的速度为108千米/时。已知货车的长度是客车的1.5倍,两列火车由车尾平齐到车头平齐共用了20秒,则客运火车长( )米。

  A.160

  B.240

  C.400

  D.600

  参考答案及解析

  1. 【解析】C。第一空,横线处所填词语形容“宪法”,由重点提示词语“总”可知,需体现其在“治国安邦”中的根本性地位和作用,C项“章程”,指组织、社团经特定的程序制定的关于组织规程和办事规则的规范性文书,是一种根本性的规章制度,符合文意,当选。A项“规范”指明文规定或约定俗成的标准,如道德规范、技术规范等,常用于具体、专业的领域,与文意不符,排除;B项“章法”多指诗文布局谋篇的法则,与“治国安邦”对应不当,排除;D项“标准”是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与“总”无法对应,排除。

  第二空,代入验证,“宪法 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语义恰当,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C。

  2.【解析】A。第一空,所填词语与“创造精神”搭配,根据“前所未有”可知,需填入程度较重的词。A项“迸发”形容力量一下子爆发出来,侧重强调内部力量的爆发,符合文意。B项“激发”指激之使奋起,置于文段应表述为“创造精神前所未有地被激发出来”,无法与“创造精神”直接搭配,排除;C项“涌现”指在同一时期大量、突然地出现,通常搭配为“英雄事迹涌现”、“先进人物涌现”,与“创造精神”无法搭配,且语义程度较之“迸发”稍轻,排除;D项“呈现”即出现、显露出,通常搭配具体的对象,比如“景色呈现”,“创造精神”为抽象的对象,与“呈现”搭配不当,排除。基本锁定A项。

  第二空,代入验证,“推动我国日新月异向前发展”,与下文“大踏步走在世界前列”构成对应,表达我国发展的速度之快,语义得当,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A。

  3.【解析】C。第一空,所填词语与“质量变革”搭配,由后文“建设质量强国”可知,质量变革应当落到实处,而不是停留在提议、建议上。A项“发动”指使开始、C项“推动”指使工作展开,两项均符合文意。B项“提倡”指倡导、建议,D项“倡导”指提议、引导,B、D两项均体现不出落到实处的语义,与文意不符,均排除。

  第二空,“增强”质量优势,搭配得当,符合文意。

  第三空,顿号连接前后表示并列关系,且呈现出语义上的递进,“建设质量强国”的最终目标是让“高质量发展”成为现实。C项“实现”指使目标成为现实,符合文意,当选。A项“追求”指努力的求索,“追求高质量发展”与“建设质量强国”无法呈现语义上的递进关系,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C。

  4.【解析】D。第一空,“遏制”指抑制、控制,程度较轻,“遏止”指终止、停止,程度较重。根据“问题得到有效 ,不正之风得以扭转”可知,所填词语与后文“扭转”形成对应,语义较轻,故“遏

  制”更符合语境,排除B、C两项。

  第二空,所填词语与“一笔”搭配,并与“写下了”构成对应,D项“浓墨重彩”指用浓重的墨汁和颜色来描绘,形容着力描写,符合文意,当选。A项“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节奏,置于此处搭配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5.【解析】D。第一空,A、D项“代表”指代替执行任务、行使权利;B、C项“表现”指表示出来,显现出来,故意显露。根据文意,总理是代表人民作报告的,而非故意显露,故“代表”更符合总理的身份,排除B、C两项。

  第二空,A项“反应”一般指代因为事件所引发的回应,通常做名词,D项“反映”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通常做动词。根据文意,横线处需要填入动词,表达“政府工作报告可以体现出民意”之意,排除A项。

  故正确答案为D。

  6.【解析】A。第一空,根据文意,空缺处所填词语与“科学绿化、规划引导”形成并列关系,分别对应了三方面内容,语义不能重复。A、C项“因地制宜”指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符合语境。B、D项“因势利导”指顺着事情发展的趋势,向有利于实现目的的方向加以引导,与“规划引导”意思重复,排除B、D两项。

  第二空,空缺处所填词语与“面积”搭配。A项“扩大”、C项“扩充”搭配均可,暂留。

  第三空,空缺处所填词语与“质量”搭配,A项“提高质量”为固定搭配,当选。C项“强化”与质量搭配不当,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7.【解析】B。第一空,横线处所填词语搭配“环境”,四个选项均可,暂不排除。

  第二空,横线处所填词语搭配“阳光”,四个选项虽然搭配均可,但B项,“阳光普照”为常见搭配,且更能体现出普惠性,与“每一个国民”、“每个社会成员”形成对应关系,更为符合文意,当选。

  第三空代入验证,“利益诉求”为常见固定搭配,当选。故正确答案为B。

  8.【解析】C。第一空,根据文段信息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对应后文“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时大义凛然,挺身而出”,A、C两项“担当”指承担,担负任务、责任等,与“国家和民族危难”语境契合,符合文意;B、D两项“勇敢”是指有勇气和胆量,较“担当”而言,不足以体现出在国家和民族危难之时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排除。

  第二空,根据文段信息可知,横线处所填词语应概括后文“在是非曲直面前旗帜鲜明、刚直不阿”的意思,C项“刚正”是指刚强、坚毅、正直,语义比A项“正直”更丰富,且与文段中的“刚直不阿”对应恰当,排除A项。

  第三空,代入验证,C项“坚守”与“心有定力、不为所动”对应恰当,当选。故正确答案为C。

  9.【解析】B。本题可从前两空入手,根据文段信息“不需要对西方文明持仰视”和“对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也必须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可知,二者之间形成对比,所填关联词语表转折关系。B项“固然??????但 ”表示转折关系,符合文段的逻辑,基本锁定正确答案为B项。A项“肯定”与“但”搭配不当,C项“虽然”与“而”搭配不当,排除A、C两项;D项“即使”与“而”搭配不当,且不表示转折关系,排除D项。

  验证第三空,“传统文化回归的呼唤也必须建立在科学理性的基础上”与“不能落入对‘己’过于自信与对‘他’全然排斥的窠臼”语义相反,“而”用在此处逻辑恰当,当选。

  故正确答案为B。

  10.【解析】A。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所填成语用来形容“中华文明”,A项“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B项“源远流长”比喻历史悠久,均可搭配;C项“奔流不息”指水不停地流,有时还用于形容某种精神或力量延续不断,但此处强调的是文明而非力量,且搭配不当,排除;D项“厚积薄发”形容只有准备充分才能办好事情,与文段语境不相符,排除。

  第三空,所填成语用来形容“中华民族精神”,A项“历久弥新”指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根据后文“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是中国人民奋斗出来的”可知,中华民族经过长时间的艰苦奋斗变得更加有活力,从而实现了伟大飞跃,故与文意相符,当选;B项“同舟共济”比喻团结互助,同心协力,战胜困难,文段并未体现团结互助的语义,故与文意不符,排除。

  将A项代入第一空验证,“波澜壮阔”体现了一种气势雄伟、规模宏大的景象,可以用来形容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且与后文“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对应恰当,符合文意。

  故正确答案为A。

  11.【解析】D。文段首先阐述了改革开放使我国各方实力得到了快速提升,接下来分析原因,后文通过“主要体现为”对此原因进行具体解释,根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改变了我们处理自身与外部关系的方式”可知,这是重大的理念和战略转变,对应D项。

  A项,“推动了 的提高”不是原因,而是改革开放的成果,排除。

  B项,“它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支持”,后文并未提及“人民群众”,排除。

  C项,“它优化了政策制度体系和施政方式”,后文并未提及政策制度体系的优化,排除。故正确答案为D。

  12.【解析】C。文段首先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引入“调查研究”的话题,并说明调查研究是传家宝、基本功,阐明“调查研究”的意义。接着文段以“同时”表并列,阐述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即要拜人民为师,要 扑下身子接地气等,后文对调查研究的方式方法进行详细的展开论述。故可知文段为并列结构,陈述调查研究的意义和方式方法两个方面,对应C项。

  A项,“调查研究是各项工作的基础”属于并列中意义部分的内容,表述片面,排除;

  B项,“要讲究方式方法”仅为并列中方式方法部分的内容,表述片面,排除;

  D项,表述不明确,缺少主题词“调查研究”,且为并列中方式方法部分的内容,表述片面,排除。故正确答案为C。

  13.【解析】A。文段首先引出“乡村振兴”的话题,指出其目的和前提。接下来通过“由于”分析问题,之后通过“因而”引出对策,一方面需要政府进行金融制度的安排,另一方面需要通过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产业升级,故对两方面的对策进行概括,均是强调在体制机制上进行创新,对应A项。

  B项,“本质和基础”对应首句的内容,为引出话题的表述,非文段重点,排除;

  C项,“实践”范围扩大,不如A项“体制机制创新”具体明确,且“实践”是已经进行的状态,而文段的表述为“需要政府 ”是尚未实施的状态,时态与文段不符,排除;

  D项,“乡村振兴战略的改革”仅对应对策的一个方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无法概括“金融制度的安排”,表述片面,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4.【解析】A。文段首句指出语言文字正在从精英创造时代进入大众智慧时代,后文列举网络流行语的例子进行解释说明,故文段意在通过网络语言的流行强调大众对于语言文字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A项表述正确,当选。

  B项“大众语言文字的主要组成部分”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C项“征集范围”文段并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D项“精英创造的语言文字正逐渐从网络使用中减少”文段并未提及,且“精英创造的语言文字”非文段谈论的核心话题,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A。

  15.【解析】D。文段首先提出问题,即“技术中立并非无害,失去道德与法律的约束,就会有碰触底线的危险”。接下来从两个方面对问题进行论述。一方面指出仅靠商业组织自律不能有效保护个人数据;另一方面指出政府组织如果缺乏制度监管个人信息也会出现较大的风险。故整个文段均是在“提出问题”,正确答案需要针对问题给出对策。D项,“监管”一方面能有效弥补商业组织自律的不足,另一方面也能解决政府缺乏监管的问题,当选。

  A项,“商业组织”对应并列的一个方面内容,表述片面,排除;B项,“人的价值观”对应文段首句,为话题引入的部分,非重点,排除;C项,“带来风险”,属于问题表述,而文段出现了问题,需要针对问题提出对策,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D。

  16.正确答案是A,解析

  方法一:数列项数较多,考虑多重数列。抽取奇数项可得新数列为:31,28,25,();偶数项为:29,26,23;观察可得二者均为公差为-3的等差数列,故题目所求项为。

  方法二:数列数字依次递减,变化不大,优先考虑做差。前项减后项得到新数列为:2、1、2、1、2,新数列以(2、1)为一个循环,则题目所求项应为:。

  17.本题正确答案是B,解析

  数列无明显特征,且数字依次递增,变化不大,优先考虑做差。后项减前项得到新数列为:2、12、22、32,判定其为公差是10的等差数列,故新数列下一项为,则所求项应为:。

  18.本题正确答案是B,解析

  方法一:数列无明显特征,且数字依次递增,变化不大,优先考虑做差。后项减前项得到新数列为:2.5、5、10、20,为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故新数列下一项为:,则所求项应为:。

  方法二:观察数字,前项和后项有接近两倍关系,发现,,,则所求项应为:。

  19.本题正确答案是D,解析

  数列依次递增,且出现幂次数附近的数字,考虑幂次数列。观察发现,题干数列分别为:、,可得:后一项为前一项的平方加1,则所求项应为:。

  20.本题正确答案是C,解析

  观察数推前后项存在明显的倍数关系,考虑做商。发现均为2,则所求项应为。

  21.本题正确答案是A,

  22.本题正确答案是C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