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常用范文
常用范文 > 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_练习真题

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_练习真题

发布时间:2023-09-09 22:39:04

事业单位综合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_练习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

  1.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要:()

  A.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B.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C.树立科学的统筹观

  D.树立科学的全局观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速度至关重要

  B.以人为本

  C.要实现更快更好地发展

  D.全面、协调、可持续

  3.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这是因为:()

  A.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是全国人口的大多数

  B.没有农民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

  C.农业既是工业原料的基地,又是工业品的广阔市场

  D.增加农民收入可以扩大有效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4.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为核心。

  A.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

  B.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C.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

  D.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5.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

  A.改革开放快速发展与时俱进

  B.快速发展实现小康改革开放

  C.改革开放与时俱进快速发展

  D.快速发展实现小康与时俱进

  6.“三个代表”这一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创造性地回答了:()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怎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7.党要坚持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此,必须:()

  ①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②坚持发扬和光大民族精神

  ③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④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

  A.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

  A.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

  B.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C.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

  D.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9.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前提和基础是:()

  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C.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D.坚持和完善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1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的、首要的理论问题是:()

  A.确定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搞清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的科学论断

  D.探索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模式

  12.制定工资报酬时应该考虑的第一因素是()

  A.公平因素

  B.保健因素

  C.需求因素

  D.激励因素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属于()

  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

  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

  14.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这四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

  A.改革开放

  B.解放思想

  C.自主创新

  D.统筹兼顾

  15.在世界关注的目光下,海峡两岸关系再添浓墨重彩的新篇章。日前,中国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云林先生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江丙坤先生在台北举行了历史性会晤,双方就海运、空运、邮政、食品安全等问题签署了协议,迈出了两岸关系发展中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两会制度化协商的重大突破,实现了两会前任会长()的遗愿。

  A.汪道涵、王永庆

  B.汪道涵、辜振甫

  C.廖承志、辜振甫

  D.廖承志、王永庆

  根据材料回答16—19题

  文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特殊阶段,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后进一步脱离了原始野蛮状态的阶段。我们从考古学上怎么来判断呢?考古学发现和研究古代的物质遗存。现在我们主要依靠考古来论证文明起源,就需要在考古方面找到文明的标志。这不只是中国考古学的问题,也是一个世界考古学的普遍问题。对于考古学中的文明标准,国际上现在有一些通行的标准,这些标准是外国学者在考古工作中提出的,是不是完全适合中国的情况,当然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可是直到今天为止,我们国内学术界还是使用这样的标准。

  我在这里向大家介绍一下这些标准是怎么出现的。这些标准得以流行是由于一本很流行的书。这本书1968年出版,作者格林?丹尼尔是英国学者,长期担任剑桥大学考古学系主任,他主要研究欧洲考古,而他还研究考古学的历史,担任过世界考古学史会议的主席。他写了一本书叫《最初的文明》,副标题是“文明起源的考古学”,书虽然很小,可是很流行,成为西方国家考古学生的必读书,不单在英国出版,美国等一些地方都有版本。就是这本书把刚才说的考古学上通行的文明标准普及到了全世界。其实这些标准并不是由丹尼尔提出的,我们仔细读一下他的书就知道,这是在1958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提出的。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在近东考古和历史方面的研究是很权威的,这个研究所当时召开了一个“近东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会上有一位学者叫克拉克洪,他提出了文明的三条标准,而后经丹尼尔补充,通过《最初的文明》一书在全世界得到了普及。

  这三条标准是什么?第一条标准就是要有城市,就是发掘出的遗址中应该有城市,如果都是原始的小聚落是不行的,要有城市,也就是要有城市和乡村的对比和差别。这个标准还有量的限制,作为一个城市要能容纳五千人以上的人口。第二个条件是文字,没有文字的文明很难想象,因为没有文字的发明,人类的思想文化的积累就不可能存留和传播。第三个条件是要有复杂的礼仪建筑,什么叫复杂的礼仪建筑呢?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建筑物不是为了一般生活需要而建造的,而是为了宗教的、政治的或者经济的原因而特别建造的一种复杂的建筑。比如说古代埃及的金字塔,任何人去参观,站在金字塔前,对着狮身人面像,都会感觉到这是一种文明,这是没问题的。你不能说它是原始的,还是处在蒙昧、野蛮的状态,因为金字塔是坟墓,如果仅为了一般需要,无论如何也不需要建造这样大的建筑。它之所以被建造,是因为要尊重法老,使法老的神灵可以永存,这就代表了文明时代的阶级分化和统治。

  由克拉克洪归纳提出、经过丹尼尔推广的考古学上的文明标准,就是这三条。他们说,由于古代遗留的信息很少,只要有两条就够了,而在两条里面,文字是不可缺的,有了文字再有其他的一种,就可以认为是文明社会了。这个看法传到东方,不管是在日本还是中国,学者都觉得有点不够,提出来最好再加上一条,就是冶金术的发明和使用。现在在我们国内,冶金术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标准,那么我们就有四条标准了。当然,这些标准是不是真正适合我们中国古代的历史状况,我看将来还可以讨论研究。

  16.关于考古学中的文明标准的表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通行的文明标准是由格林?丹尼尔提出的

  B.现在通行的文明标准不是一个人提出来的

  C.现在通行的文明标准并不适合中国的情况,需要进一步补充修正

  D.论证文明的起源,一定要找到考古学上的证据

  17.下列哪项不是文明标准

  A.一定要有迹象表明出现了文明时代的阶级分化和统治

  B.一定要有文化留存和传播的手段

  C.一定要显示出城乡差别

  D.一定要有记载当时人的思想文化的典籍

  18.以下对我国使用的文明标准,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我国现在使用的文明标准与世界通行的标准完全相同

  B.我国现在使用的文明标准与日本的标准完全相同

  C.我国现在使用的文明标准中包括必须要有复杂的礼仪建筑

  D.我国现在使用的文明标准是在世界通行的标准的基础上做了适当补充得到的

  19.对“文明”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明是人类与动物的分界线

  B.文明是考古学研究的对象之一

  C.只有人类才有文明,动物没有文明可言

  D.城市是文明的象征

  20.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海啸迅速席卷全球,由此看出()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

  A.技术安全

  B.贸易安全

  C.金融安全

  D.投资安全

  根据材料回答21—24题

  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为评判人类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终极标准。

  生态整体观古已有之,古希腊的“万物之一”“存在的东西整个连续不断”等可谓生态整体主义的最早发端。作为一种系统理论,生态整体主义形成于20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利奥波德和罗尔斯顿。利奥波德提出了“和谐、稳定和美丽”三原则:罗尔斯顿对生态整体主义进行了系统论证,并补充了“完整”和“动态平衡”两个原则,深层生态学代表人物奈斯又补充了“生态的可持续性原则”。国内外有一些学者把生态整体主义称为“生态中心主义”。这并不准确,甚至可以说是用传统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方式来误解生态整体观。生态整体主义的基本前提就是非中心化,它的核心特征是对整体及其整体内部联系的强调,绝不把整体内部的某一部分看作整体的中心。中心都没有,又何来中心主义?

  生态整体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超越了以人类个体的尊严、权利、自由和发展为核心思想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颠覆了长期以来被人类普遍认同的一些基本的价值观;它要求人们不再仅仅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不再仅仅关注和谋求人类自身的利益,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不只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费。

  从生态危机和生态整体观的角度来看,人类几千年来所犯的最致命的错误,就是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尺度,没有清楚而深刻地认识到与人类的长久存在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和整体价值。这个错误导致了无数可怕的、难以挽救的灾难。今后,如果人类还要继续以自己的意愿为唯一判断标准,则必将犯更多、更可怕的错误,直至自己走向灭亡。生态整体主义倡导人类跳出数千年来的旧思路,努力去认识生态系统,进而将认识到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衡量人类的一切观念、行为、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基本标准,为防止人类重蹈覆辙、为人类缓解乃至最终消除生态危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根源。

  21.对“生态整体主义”这一概念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生态整体主义是指把生态系统整体利益和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的生态观

  B.生态整体主义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形成于20世纪,其代表人物是利奥波德和罗尔斯顿

  C.生态整体主义把有利于维护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

  D.生态整体主义不再考虑人类的利益

  22.下列对“生态整体超越了以人类利益为根本尺度的人类中心主义”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整体主义和以往的生态观不同,它不是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而是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考虑问题

  B.生态整体主义要求人们不再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不再关注和谋求人类自身的利益

  C.生态整体主义不再和以前的人本主义和自由主义一样,完全以人类个体的尊严、权利、自由和发展为核心思想

  D.生态整体主义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不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系统承受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费

  2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整体主义为人类缓解乃至最终消除生态危机提供了一种切实有效可行的方法

  B.生态整体主义强调的是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而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与人类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C.人类在演化的过程中犯过很多错误,走过许多弯路,其中以自己为中心,导致生态危机就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D.如果人类还要以自己的利益为尺度,以自己的主观意愿为唯一判断事物的标准,后果是相当严重的

  24.下列选项中对生态整体主义对人类的要求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人类应该以生态环境的长效发展为中心利益标准

  B.我们应该消除人本主义,发展环境本位主义

  C.人类应该建立联系、平衡的观念,将人类作为生态环境的一部分重新建立利益体系

  D.人类应该尽快终止目前以人为中心的一切行为,转变自身的价值标准

  25.1978年,一场关于()的大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开辟中国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奠定了坚实的思想理论基础。

  A.真理标准问题

  B.“两个凡是”问题

  C.解放思想问题

  D.实事求是问题

  26.实现十七大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

  A.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B.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C.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D.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

  27.我国经济发展要坚持速度、结构、效益、质量四者的统一,其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A.速度

  B.结构

  C.效益

  D.质量

  28.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作出的战略抉择。

  A.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需要

  B.国际形式发展的需要

  C.自身发展的需要

  D.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

  29.2008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A.《中共中央关于解决农业、农村、农民群体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0.公民道德规范的提出对公民道德思想建设的意义不包括()

  A.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

  B.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

  C.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的丰富和拓展。

  D.体现了56个民族的团结友爱

  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发展观是关于发展问题的总的看法,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政绩观是领导干部对政绩所持的态度,包括为谁创造政绩、创造什么样的政绩、如何创造政绩、如何评价政绩等基本问题。胡锦涛同志指出:“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首先就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可能落实正确的政绩观。”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与正确政绩观的关系提供了思想方法上的钥匙。

  2.【答案】B。解析: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今年6月25日,胡锦涛同志发表重要讲话,再次重申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答案】B。解析:解决“三农”问题,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关键。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更多地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开创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新局面。这是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的根本问题。

  4.【答案】B。解析:阐明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指导思想,即: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5.【答案】A。解析: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

  6.【答案】C。解析: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科学判断我们党所处的历史方位,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集中全党智慧,以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理论勇气进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一科学理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和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重大问题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用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7.【答案】D。解析: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此,必须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切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事业,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把所有这些战略和方针政策进一步付诸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就能够逐步成为现实。

  8.【答案】A。解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实际,为我们在新的时代条件下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新的理论概括;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最终奋斗目标、根据实际制定和实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科学战略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取营养,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了新的理论要求;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为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断在实践中推进理论创新打开了新的理论视野。

  9.【答案】B。解析: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其前提和基础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0.【答案】A.解析: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BCD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措施。

  11.【答案】B。解析: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12.【答案】A。解析:从雇佣方来看,希望的是让所雇佣的人员做很多工作少给工资,但从被雇佣方来看,希望是做很少的工作多发工资。所以在这方面应该在最大程度上,职员所做的工作与其所发工资报酬是相适应的,也就是从公平的角度来确定工资报酬。其他BCD三个方面表现的都是工资报酬的高低的决定因素,是以公平为前提的。

  13.【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是以国家指令性计划来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是承认并维护私人拥有生产资料和鼓励自由竞争、通过市场交换中的价格调节供求和资源分配的经济运行体制。因此两者属于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A项正确。经济增长方式一般是指粗放型还是集约型增长。B项错误。邓小平指出:“资本主义有计划,社会主义有市场”。这清楚地表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不属于社会制度的范畴,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CD项错误。

  14.【答案】D。解析: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5.【答案】B。解析:一九九一年十二月,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汪道涵出任会长。2005年12月24日,汪道涵在上海逝世。1993年4月,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授权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汪道涵会长在新加坡举行汪辜会谈,签署四项协议。2005年1月3日,辜振甫在台北病逝。

  16.【答案】B。解析:根据原文“其实这些标准并不是由丹尼尔提出的,我们仔细读一下他的书就知道,这是在1958年美国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召开的一次研讨会上提出的。芝加哥大学东方研究所在近东考古和历史方面的研究是很权威的,这个研究所当时召开了一个‘近东文明起源学术研讨会’,会上有一位学者叫克拉克洪,他提出了文明的三条标准,而后经丹尼尔补充,通过《最初的文明》一书在全世界得到了普及。”可知,现行的文明标准不是由格林?丹尼尔一个人提出来的,而是通过很多人讨论,格林?丹尼尔做补充。所以A项错误,B项是正确的。由“是不是完全适合中国的情况,当然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可是直到今天为止,我们国内学术界还是使用这样的标准。”可见,文中并没有明确指出这个标准不适合中国,只说还需要进一步考虑,并且我国现在也在使用这个标准,所以C项错误。D项说法过于绝对,文中没有说“一定”要在考古学上找证据。

  17.【答案】D。解析:文章提出文明的标准有三个,首先要有城市,即要有城乡差别,对应C选项;其次要有文字,好让文化留存和传播,对应B选项;第三要有复杂的礼仪建筑,即出现了文明时代的阶级分化和统治,对应A选项。所以本题选D。

  18.【答案】D。解析:根据“这个看法传到东方,不管是在日本还是中国,学者都觉得有点不够,提出来最好再加上一条,就是冶金术的发明和使用。现在在我们国内,冶金术被普遍认为是一个标准,那么我们就有四条标准了。”可知AC项的说法是不符合文意的,B项说法过于绝对,文中并没有明确表明中国和日本的标准完全相同。所以本题选D。

  19.【答案】A。解析:由文章第一句话“文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特殊阶段,是人类脱离动物界后进一步脱离了原始野蛮状态的阶段。”得出,文明并不是人类与动物界的分界线,是人脱离了原始野蛮状态的阶段,所以不正确的是A项。同时推断出C项正确,文明是人类发展史上的特殊阶段,只有人类才有,动物没有。由“现在我们主要依靠考古来论证文明起源,就需要在考古方面找到文明的标志。”推出B项正确。城市的出现了判断文明的标准,也可以说城市是文明的象征,所以D项正确。

  20.【答案】C。解析:在经济金融全球化时代,经济安全同军事安全、领土安全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金融作为国民经济运行的血液和现代经济的核心,其产业安全是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是保证整个经济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21.【答案】C。解析:文章的主体思想就是阐述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问题。根据文章的第一句话“生态整体主义的核心思想是: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而不是把人类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判断,A项错误。根据原文“作为一种系统理论,生态整体主义形成于20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利奥波德和罗尔斯顿”并不是“生态整体主义系统理论形成于20世纪”,所以B项错。文章中提到“它要求人们不再仅仅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不再仅仅关注和谋求人类自身的利益,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不只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费。”可见生态整体主义并不是不再考虑人类的利益,而是不仅仅考虑人类的利益,所以D项错。C项可以在文中找到原句,正确,所以本题选C。

  22.【答案】B。解析:根据原文“它要求人们不再仅仅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不再仅仅关注和谋求人类自身的利益,要求人们为了生态整体的利益而不只是人类自身的利益自觉主动地限制超越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物质欲求、经济增长和生活消费。”可知B项错误,生态整体主义只是不仅仅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并非不再从人的角度认识世界。

  23.【答案】A。解析:根据文章最后一句话“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衡量人类的一切观念、行为、生活方式和发展模式的基本标准,为防止人类重蹈覆辙、为人类缓解乃至最终消除生态危机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根源。”可知A项错误,生态整体主义并未给人类提供切实有效可行的方法而是思维方式和思想根源。所以本题选A。

  24.【答案】C。解析:根据文章“从生态危机和生态整体观的角度来看,人类几千年来所犯的最致命的错误,就是以自己为中心、以自己的利益为尺度,没有清楚而深刻地认识到与人类的长久存在密切相关的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和整体价值。”可知人类与生态环境发展的应该是整体利益和整体价值,并不是以某一方为中心利益标准,所以A项不准确。BD项说法过于绝对,人与环境应该是共同发展,不可能消除某种人本主义和人类一切行为。

  25.【答案】A。解析:1978年5月11日,针对“两个凡是”,《光明日报》首先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全国性大讨论展开了,并由此迅速发展成为一个遍及全国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这场讨论的意义极为深刻,它不仅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思想水平和识别能力,还在思想上、理论上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作了重要准备。

  26.【答案】C。

  27.【答案】C。解析:速度、结构、效益、质量的关系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课题。坚持速度、结构、效益、质量四者的统一,既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多年经济建设的基本历史经验。四者之间的正确关系是:速度是前提,结构是条件,而效益是中心,并要求保证质量。

  28.【答案】D。解析: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说,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29.【答案】C。解析: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30.【答案】D。解析: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及其意义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体现了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提出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内容的丰富和拓展。正确答案为D。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