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在我们中国的语言里充满了力量,他的力量不来自于喊叫,也不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平庸和无聊。”十八岁认识余华,开始认识那个疯狂的年代,看过《活着》,才明白活着本身是为了活着而活着。
全文由福贵老人在遇到路人后娓娓道来这一生的故事,叙说着往事,由盛到衰的家族,送走了一个人又一个的亲人,最后只剩下他和那一头老黄牛。在经历过巨大的悲怆后福贵仍保留着他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他为老牛的眼泪动容,把老牛当做家人一样,“今天有庆、二喜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亩,苦根还小都耕了半亩。你嘛,你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说出来你会觉得我是要羞你。话还得说回来,你年纪大了,能耕这么些田也是尽心尽力了。”
读这本书,在冰冷之下又伴随着温暖,作者用最朴实无华,最平铺直述的感情和语言来书写。在面对每一次苦难时没有大吵大闹,没有撕心裂肺,甚至毫无煽情的笔触,让读的人从文字里去想象如此残忍的画面,从来没有听过或见过这么惨的人生,似乎活着就是一场苦难。余华......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