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常用范文
常用范文 > 在浦东干部学院培训学习交流研讨材料

在浦东干部学院培训学习交流研讨材料

发布时间:2023-12-01 14:57:15

在浦东干部学院培训学习交流研讨材料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的重大部署,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继续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放在农村,在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持续发力,注重加强普惠性、兜底性、基础性民生建设。这为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乡村要全面振兴,乡村建设是重点,必须要摆在重要位置,突出重点、强化举措,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十三五”期间,镇安县下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先手棋”,打好农村人居环境“主动仗”,做好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大文章”,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让乡村面貌有了显著变化。基础设施得到提升,建成集中安置点59个、搬迁群众8043户,累计建成饮水工程3000多处,改造提升高低压输电线路510千米,新建改造乡村公路2470公里,实施危房、民居改造1.79万户,实现所有农户安全饮水达标、安全住房保障、生活用电通达及所有行政村通动力电、通硬化路“五个全覆盖”。乡村环境明显改善,不断深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创建省级生态镇8个、生态村5个,桃园、西川两村被评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村,丰收村荣膺“全国文明村”;我县“335”农村改厕模式入选全省十大典型案例,喜获全国绿化模范县、全省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等荣誉称号。民生福祉不断提升,民生支出占比一直保持在83%以上、累计达到129亿元,新增公益岗位安置1.69万人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36万人次、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净增4840元,成功创建全国综合医改示范县、紧密型医共体试点县、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县和全省健康促进县、食品安全示范县。乡村治理更加有效,探索推行的矛盾纠纷调处“以奖代补”、平安建设助力精准扶贫、“六长管理”三项机制被评为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案例,渔坪村被认定为全国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村,在“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1844”机制等方面积极探索,推出一批具有镇安特色、符合时代要求的经验做法。文明新风逐步形成,积极开展征集“好家风家训”、“晒家风家训”活动和“十星级文明户”、“好公婆、好媳妇、好儿女”、“文明家庭”等评选表彰活动,推行“一约四会红十条”移风易俗,这一做法被纳入《陕西省脱贫攻坚培育内生动力工作导引》并在全省推广。镇安县的有益探索及实践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效,为“十四五”开好局起好步、奋力谱写镇安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有力支撑。

  一、存在问题

  近年来,镇安在乡村建设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农民的需求相比,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历史欠账多、城乡差距依然明显。

  (一)村庄规划比较滞后。面对各村的情况千差万别等新形势、新需求,村庄规划编制的一些新问题也随之而来。一是科学性不足,原有规划普遍偏重于村庄内各类建设用地的布局,一味强调村庄的“发展”,对资源环境保护方面研究较弱,对“一户一宅”政策落实、农村闲置废弃集体建设用地流转盘活办法不多、破解无术,不能满足生态集约发展与土地精准利用的要求。二是参与度不高,在编制村庄规划过程中没有真正深入一线了解村情民意,一些村庄规划成果重“符合规范要求”、轻实际需要,落入“学究化”的窠臼,导致规划不接地气难以落地。三是风貌特色不明显,对“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村庄个体遗传密码没有进行有效破解,对特有的乡风民俗、文化底蕴挖掘不够,导致产业谋划千篇一律、建筑引导万村同貌,村庄辨识度极低。

  (二)基础设施欠账较大。“十三五”期间,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但欠账依然较大。一是资金投入明显不足,县级财政困难,每年地方财力收入不足2亿元,对农业农村投入能力有限;大农业生产投资大、见效慢、回报率低,对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吸引力不够;新型经营主体缺少有效抵押物,贷款难、融资贵等问题突出。二是农业设施相对薄弱,高标准粮田建设和中低产田改造工程等相对滞后,农田水利设施十分缺乏,很难对农业生产提供持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水、电、路、网、讯、仓储物流等设施相对较差,特别是山区农村通组路、产业路建设问题突出,还存在断头路的问题,农村道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还没彻底解决。

  (三)绿色发展短板较多。镇安地处秦岭腹地,环境保护的约束越来越紧,统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难度越来越大。一是环保问题依然存在,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依然存在,畜禽养殖废弃物无害化资源化利用能力有限,水源地治理任务沉重,对禁养区、限养区违规问题清理整治任务艰巨。二是人居环境亟待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仍然较差,生活垃圾转运处理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形成,生活污水处理能力有限,部分农户卫生厕所等问题尚未解决。三是环境保护意识欠缺。农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意识依然薄弱,生活中随意乱丢垃圾、废水排放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对环境保护没有任何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公共服务不够完善。目前,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实现了全覆盖,但服务的水平和质量还存在很大差距。一是教育不均衡,乡村学校办学条件相对较差,师资力量薄弱,信息化水平较低,教育教学质量有一定差距,整体性薄弱状况还没有得到扭转。二是医疗水平低,医疗公共产品资源配置不平衡,村医医疗技术水平参差不齐,镇办卫生院规模、医疗设施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新农村合作医疗筹资难,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现象依然存在。三是社会保障服务体系不完善,分层分类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不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水平不高,养老服务层次较低。

  (五)人才资源日渐短缺。农村人才流失、招引困难现象仍然较为严重。一是人才“招不来”,乡村还存在优质资源匮乏、发展机会受限、持续发展空间不足等问题,基层的现实条件让“优质人才”望而却步,导致优秀人才供给不足。二是人才“留不住”,乡村人才引进机制不规范、激励机制不到位、流动机制不灵活,一些乡村致富能手、技术骨干、管理人才等本土人才向城市流动,同时外来优秀人才又难以留在乡村,造成基层人才短缺。三是人才“上不去”,基层人才学习深造的机会少,培训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普遍缺乏现代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投资管理、资本经营等人才,且发展空间小,晋升渠道不够畅通。

  (六)乡村治理难度加大。乡村社会治理体系尚未建立健全,依然存在方式单一、管理松散,条块分割、各自为战,技术落后、效能不高等难题。一是管理粗放,村民自治作用发挥不充分,对农民的教育引导不及时、不经常、不广泛,参与公共事务的愿望较低,导致面积过大管不全、力量不足管不细、居住分散管不好。二是合力不强,基层社会治理主要依靠行政推动、层层传达,中间环节多、信息不对称、调度效率低、处置反应慢,条块分割多头治理,造成资源浪费。三是效能不高,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强,主要依靠镇村干部主导推动,容易出现问题发现不及时、报告迟缓、处置不当。

  二、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镇安必须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中大胆探索,以“两边一补齐”两年行动为抓手,全力补齐弱项短板,以实绩助推乡村发展质量更高、生态环境更美、群众生活更幸福。

  (一)加强村庄建设规划管理。落实乡村建设规划年行动,积极稳妥、分类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一是加快村庄规划步伐,按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自上而下”的理念,突出生态与耕地保护底线思维,在严格保护资源环境的基础上合理布局乡村的生态空间、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盘活村内闲置建设用地,切实做到土地的集约与精准化利用。二是突出村民主体作用,严格规范村庄撤并,加强村庄风貌引导,挖掘村庄历史人文、民族特色、地域特点、民风民俗等地域特色,保留乡村特色,不搞大拆大建,注重文化传承凸显辨识度。编制村民看得懂、能落地的实用性规划,增强村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三是严格执行规划,落实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制度,坚持先规划后建设、没有规划不建设、不办许可不动工,规范农房建设审批,加强建设行为监管,严厉打击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强化规划的严肃性。

  (二)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往村覆盖、往户延伸。一是强化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加大县级预算向农业农村倾斜力度,健全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鼓励具备一定条件的乡村建设项目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解决资金缺口;充分发挥各类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按市场化方式引导资本市场支持乡村建设;支持金融机构开展抵押贷款业务,加大对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中长期贷款支持。二是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加大农村公路改造提升力度,有序实施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通硬化路,推进农村公路建设项目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加快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建设。积极创建全国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县,做好“四好农村路”示范镇村创建,全面实施路长制。加强农村公路安全隐患排查和整治,严格落实农村公路交通安全设施与公路建设主体工程“三同时”制度。三是加强农业设施保障,实施高标准农田配套和续建灌溉设施工程,推动乡村供水工程建设,加大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力度,持续提升农村供电质量和保障能力;实施数字镇村建设行动,推动5G场景应用、千兆光纤网络、物联网向农村延伸;持续落实农村公共基础设施“353”管护机制,确保建成设施持续发挥效益。

  (三)加快建设秦岭山水乡村。聚焦“六清”,实施“六治”,实现“六无”,全力打造视觉美丽、心灵舒畅的环境整治升级版。一是打造绿色美丽田园。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农膜废弃物综合利用工作,抓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健全畜禽粪污无害化处理、循环利用设施,努力实现畜禽粪污就地消纳、就近利用,全面清理收集废旧农膜,严禁秸秆焚烧。探索推行田长制,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持续提升耕地土地污染防治管控水平。二推进村庄清洁绿化行动,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村庄公厕管理实行“所长制”,实现清扫及时、干净卫生;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分区分类治理,完善村镇污水收集管网,推进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引导农户落实“四净一规范”要求,打扫房前屋后、屋内屋外卫生;按照“四季常绿、三季有花”标准,实施庭院、村庄、路渠绿化和村庄周围片林建设,实现“村在林中、院在绿中、人在景中”的生态美景。三是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建设完善的宣传体系,加大对农民的环保理论教育以及环境保护宣传力度,定期组织普法、讲法活动,鼓励农民因地制宜,自主创新,结合实际情况以及当地生态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环境保护的措施,发明环境保护技术,在实践中不断增强农民环保的意识。

  (四)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一是优先发展乡村教育,调整优化乡村学校布局,进步改善乡村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农村教师队伍补充机制,加大对公费师范生的引进力度,优先满足乡村对各科教师的补充需求,持续鼓励引导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进一步推进乡村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优先发展面向乡村的网络教育,逐步实现城区与乡村教育网络和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努力提高乡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二是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提升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和健康管理水平,采取派驻、巡诊等方式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提升镇办卫生院医疗服务能力,加快中心卫生院建设步伐。加强基层卫健人才队伍建设,推行乡村医生“镇聘村用”一体化管理。加强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医防融合管理和对妇幼、老年人、残疾人、尘肺病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推行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三是统筹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农村居民参保对象“应参尽参”,统筹发挥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制度综合梯次减负功能,积极落实医疗救助政策,对三重保障制度支付后政策范围内个人负担仍然较重的给予倾斜救助。改革完善农村社会救助制度,加快构建分层分类农村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年人、残疾人以及困境儿童的关爱服务。提升乡村养老院硬件设施和服务水平,发展农村普惠型养老和互助性养老。

  (五)深化人才智力支撑。完善各项人才智力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建设长效机制。一是在“引”上做文章。完善引进机制,对返乡发展特色旅游、电子商务、绿色农业的人才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注重人才回流,让曾经“走出去”的本土人才“走回来”,把在外积累的经验、技术以及资金带回本土,改变人才由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的困局。二是在“留”上下功夫。针对不同类型的人才,从贷款扶持、营商环境、政治待遇、后勤保障等不同角度下工夫,切实为致富带头人提供政策支持,创造条件给人才发挥作为的空间。厚植人才发展沃土,营造爱才敬才的社会环境,充分考虑乡村人才的工作生活实际,为在乡村施展才华的各类人才提供宜居的生活环境,竭尽所能帮助解决各种困难,为人才扎根基层创造良好条件。三是在“育”上求突破。要构建人才梯队,分层次、分领域、分方向地实施定向分类培养,重点加大高精尖端、技术创新等高端型人才以及“土专家”“田秀才”等实用型人才培养力度。依托农业院校、科研单位、职业教育、技能培训等平台,强化乡村人才理论结合实践能力,通过专家授课、专题讲座、参观学习等方式,努力培育一批爱农村、懂技术、会经营的乡村人才队伍。要培育致富能人,发掘和选育一批受教育程度高、思维活跃、有拼劲闯劲的生产能手和经营能人,带动农民就业促增收。

  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充分发挥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作用,加强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构建共建共治共享乡村治理格局。二是提高基层治理能力。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完善抓基层党建促进乡村建设工作机制,常态化排查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巩固提升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成果,建强基层战斗堡垒。教育引导镇村干部及时发现并研究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治理和群众生产生活等问题。健全完善村务监督制度,加强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推进重大事项全程公开,引导群众广泛参与、共同治理,促进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一要建好用好创新机制,持续健全“围绕一条主线、聚焦八大领域、创新四条路径、实现四大目标”的“人盯人”+基层社会治理创新“1844”机制,构建以片区为单元、以片长为基础、以群众为主体、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着力提升全域化、智能化、精细化社会治理水平,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社会治理镇安模式。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完善细化精神文明激励机制,深化“四扶五风六化”行动,广泛开展道德讲堂、“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法治带头人”“好媳妇、好公婆、好儿女”等评选表彰活动,推进文明家庭、五美庭院创建活动,教育引导群众,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规范村民行为,推进移风易俗。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