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基层民主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大力发展基层协商民主,重点在基层群众中开展协商。近年来,各县(市、区)纷纷进行基层民主协商议事的创新实践,积极回应基层治理难题,寻求基层治理共识和可行性解决方案,探索出“屋场恳谈会”“小院议事厅”“板凳议事会”等多种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议事机制,组织发动群众主动参与基层公共事务治理,通过民事民管、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激活了基层治理活力,大大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
然而,基层民主协商议事机制建设过程中,还存在民主协商议事主体积极性不高、协商议事能力不够,协商议事程序不够规范、议事决议难落地、议事结果缺乏监督等方面的困境和难题。一是协商议事主体参与程度不高,基层协商议事面临“议难成”困境。主要原因在于群众对村(社区)公共事务治理还不够重视,存在群众“弱参与”和集体“搭便车”现象。二是协商共识形成机制不健全,基层协商议事面临“议难决”困境。在涉及村(社区)集体利益和非普惠性公共治理问题......
预览结束,免费获取全文或定制代笔此类文章,请扫码联系老师!